第六届毕业季设计创意大PK——文化首饰设计组别全国PK赛
■学校:上海建桥学院
■作者:胡敏怡
■指导老师:颜如玉
■作品名称:《桥与梅》
■作品材质:925银、冷珐琅、合成立方氧化锆
■设计说明:本人将桥与梅花进行巧妙的结合,用桥的外形做“骨”搭建作品的框架,用梅花的枝干做“衣”,看似不经意地倚在桥梁上,利用冷珐琅的柔韧性将枝干的质感体现得淋漓尽致,最后搭配玫红色立方氧化锆,给冰冷的金属制品注入一丝温暖,给古老而又神秘的古桥建筑增添几分色彩。
■学校:中央美术学院
■作者:孙乐涛
■作品名称:《“20SS+”》
■指导老师:刘骁、刘治治、封帅
■作品说明:“20SS+”是一场关于奢侈品的虚拟幻想。
作者将游戏语言作为形式变化准则去进行奢侈物品的虚拟化处理。虚拟游戏是最贴近日常生活也是人们普遍熟悉的一种虚拟介质。许多国际奢侈品牌与大型网络游戏进行联名活动的现象近几年也是屡见不鲜,从种种现象中并不难看出二者所具有的同性相吸,相得益彰的潜在联系。同时也预示着虚拟物品的狂潮已然来到。
整体作品分为七种大的物品类别,首饰,衣物,包袋,鞋履,艺术品,汽车和特殊餐食,同时作者从其中每一个类别下分别选取了一个极具有代表性与话题性的现存物进行虚拟化的再创作。
再创作过程中作者先是整理了虚拟游戏世界中高阶装备所具有以及呈现出的特殊视觉形态,比如文字排版密集的装备属性栏、防具与武器的特殊发光材质,饱和度高且多变的强烈色彩搭配,装备等级与品阶的划分,游戏道具存世的稀有度等,接下来将选取的七件物品一一按照在游戏世界中设定一件稀有装备一样去进行该物品信息符号的归纳和形态结构的输出,并将这些一直潜藏在物品内部的信息用游戏的视觉形态展现出来,形成一些由文字构成的符号元素,穿插、萦绕、共组在本体的周围,以此与本体进行形态上的融合,形成一种新的虚拟物品的景致。
扫一扫查看更多作品视频展示
“20SS+”是一场关于奢侈品的虚拟幻想。
■莱索托的诺言
首饰/虚拟佩戴物/尺寸可变
■爱马仕喜马拉雅尼罗鳄Birkin包
包袋/虚拟佩戴物/尺寸可变
■桃乐丝宝石红鞋
鞋履/虚拟佩戴物/尺寸可变
■纪梵希小黑礼裙
衣帽/虚拟佩戴物/尺寸可变
■法拉利250GTO
汽车/虚拟佩戴物/尺寸可变
■巴菲特的午餐
特殊餐食/虚拟佩戴物/尺寸可变
■喜剧人
艺术品/虚拟佩戴物/尺寸可变
在物品与虚拟游戏信息所筑成的结构交融的过程中,一个被大众所熟知的奢侈品原有的形态样貌发生了变异,本体的形态被削弱,与信息符号融合产生化学效应,而这种效应并不能使二者完美的恰合,从而会自然地呈现出了一种略带趣味与冲突的廉价感,而这种廉价感却是来自奢侈物本身,如此便构成了一种奢侈物从自身出发却进而走向排斥自己的一个自驳路径。
虚拟奢侈物官网
最后作者设定虚拟奢侈品会在品牌官网的上进行网络售卖,所有的用户只需极低的价格即可购买自己所喜欢的虚拟物品,购买后的商品会在线上终端自动发货到用户的个人全息终端。收到物品的使用者便可通过全息设备进行虚拟佩戴,并且可以随时根据喜好更换不同的已购买解锁的物品款式,从而真正使佩戴物领域踏入一个理想化的虚拟佩戴新纪元。
■学校: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作者:周艳霜
■指导老师:王鼐
■作品名称:《馀响》
■设计说明:
《馀响》一:一千多年前,唐朝诗人李贺用奇特想象、美妙音韵去赞美箜篌,写下了《李凭箜篌引》,字句间的每一个意向,每一个韵脚,都将人引入箜篌的绝妙音色之中。
《馀响》二:敦煌众多石窟中有一新奇罕见的箜篌形制,其修长纤细的琴颈宛如一把弯曲待发的弓箭,带有流动感的线条使之整体洋溢着不可言说的柔美之感。
《馀响》三:敦煌经变题材绘画中,常于飞天与阁楼之间绘有各种乐器,器身系有迎风飘逸的彩带,以表现乐器飞翔天际,不鼓自鸣的动态。
《馀响》四:“反弹琵琶”这一大唐典型的文化符号将人体的柔性之美与琵琶的器物之美及乐音之美三者集为一体,带给人们绝妙的艺术感受与视觉震撼。
■学校:西安美术学院
■作者:张玉洁
■指导老师:段丙文
■作品名称:《昂岳》《言岳》系列
■作品简介:《昂岳》系列即山水画中的山水造型调整,通过运用一些肌理来表现画面远近层次,多层的曲线代表山脉的趋势走向,使其更好地体现出来。山水及重点由山和水组成,我将青山绿水作为主要色调,更显我国大好山河的伟宏壮丽蓝图。在整体偏冷色调的基础上,在山腰上加了一个暖色,使其画面冷暖结合不突兀,在整体的造形设计上运用古风为主,加如现代首饰处理小细节的用法,使其完美结合。
《言岳》系列中通过运用一些肌理来表现画面远近层次,多层的曲线代表山脉的趋势走向,使其更好地体现出来。山水画中一般会有多种元素来衬托山水相互呼应,例如落日等,我将其配色选为明黄色打底,加上朱红的太阳,在曲线部分大量留白加以衬托山水风韵。
■学校:南京艺术学院
■作者:黄思棋
■指导老师:李安琪
■作品名称:《修》
■材质:铜镀金,亚克力透镜,银,纸
■设计说明:整个系列的主题是修图。该系列主要提取了人脸的五官,针对人们修图时常用的手法和部位,以及修图之后的形态,结合利用了不同透镜的特征使作品达到夸张化修图的效果。且结合了当下流行的自拍杆,将作品以一种支杆的形式呈现,这种佩戴方式不同于以往,而是需要首饰与人互动起来才能达到佩戴效果。将其匹配在特定部位,便会展现出比较极端的缩放效果。反映出当今人们沉迷于网络图片中虚拟的自己,且随着审美病态化,过度的依赖修图软件并过分的修饰自己使之失真。
■作品名称:《放》
■主要材质:凸透镜,铜镀金,纸,银
■设计说明:“放”这个眼睛的部分,眼镜主要用的是圆形,其次附带了一些内眼角的形状,并将眼镜几何椭圆化分为两种元素放在手柄的末端,最后把手处也是圆形并符合手指的位置方便握住。针对鼻子这一块简化的为直角三角形这件作品佩戴于人脸的侧部,能够充分体现过高鼻梁的形态。大小不同的凸透镜能够很好表现修图下过下的眼睛的变化,透镜的使用是整个系列的特色之处。
■作品名称:《收》
■主要材质:凹透镜,铜镀金
■设计说明:下巴部分起名叫“收”,下巴部分简化成外形为三角形并中间除去一个较小的三角形的形状。在手柄这一块的设计主要将尖下巴与剪刀的形态结合在一起,他们的共通点在于他们都很尖,提取了剪刀的这个特质,我将这种形态运用在了这一件作品的手柄处,在手柄张开的时候便会出现一个尖尖的V字形能够体现出对下巴的诠释,并且这个关节的设计是能够合上成为一个支杆的。在“收”凸镜的选择上,使用了一种“V”字的造型,这种造型能有效的缩小提收下巴从而能有效的达到效果。
■作品名称:《缩》
■主要材质:凹透镜,铜镀金,纸
■设计说明:对于嘴巴“缩”的定义在于人们普遍认为小嘴更为诱人,也是将嘴部外框形态夸张化,并且简化为两种简单明了的嘴巴形态最为手柄末端,把手则是将一个偏小的菱形元素作为代替,在上下端流出两只手指的位置,凹透镜不仅将菱形体现的更像嘴唇且在两只手指捏住的同时能够体现那 种“小”的感觉。
■作品名称:《提》
■主要材质:凹透镜,铜镀金
■设计说明:鼻子部分起名叫“提”,“提”的含义在于现代人对于自身鼻子的看法,很多人是想要一个高鼻梁的,“提”的形态就完美诠释现在人对于鼻子的病态渴望,整个作品对于透镜的把握是完善的,整个“提”的透镜是三角的,厚的一侧朝向靠近脸的一侧,薄的一侧朝向鼻梁处,能够将鼻子向外有一定的拉升作用从而达到高鼻梁的效果。整个首饰的形态也是能非常容易看出鼻子的形态,在首饰把手的位置用金属做出了鼻子的形态,更加完善了首饰的美感。
■学校:北京城市学院
■作者:曹丹雨
■指导老师:魏子欣
■作品名称:《I STILL MISS YOU》系列
■作品名称:《I STILL MISS YOU——封存(首饰盒)》
■设计说明:我的首饰盒的设计是根据爷爷家的大院子,是个平房,我把我们经常在一起活动的房间标记出来,按房间比例压缩为一个首饰盒,首饰盒上的纹路、锁扣都是关于我们的回忆。这个首饰盒在制作过程中是经过,画图,建模,修正,铸蜡的过程,最后我决定在表面使用复古的做旧手法,上边纹路的肌理非常贴合墙壁经过风吹日晒后留下的痕迹。在这个首饰盒开合的位置,我用的是冰棒的造型,小时候有一种冰棒是两个人可以拆开一起吃的,回忆起小时候也爷爷经常一起分冰棍时的场景,这个冰棒是可以拿下来待在耳朵上的,后边采用的是吸铁石。
■作品名称:《I STILL MISS YOU——悼念(摆件)》
■设计说明:这个金属摆件的最初想法是来自纪念品,我认为这个静止不动的静物可以用一种沉浸式的方式来表达它蕴含的我们之间的联系。我用石膏和包装袋做出了最初的模型,然后研究印章的纹路如何于模型相结合,然后扫面、建模、修改等等,最终制作出成品。
■作品名称:《I STILL MISS YOU——纪念(发梳)》
■设计说明:这三件首饰的基本造型的灵感来源是糖果,我经过多次材料试验后将这个造型提取出来,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去结合一些综合材料,可以表达我的想法。佩戴位置在头上,想法来源是,在中国古时的一些文化中,家中亲人过世要佩戴白色的花在头上,被我借用过来发展到我的作品中。
■作品名称:《I STILL MISS YOU——纪念(袖章)》
■设计说明:这三件首饰的基本造型的灵感来源是糖果,我经过多次材料试验后将这个造型提取出来,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去结合一些综合材料,可以表达我的想法。佩戴位置在头上,想法来源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中亲人过世要佩戴黑色的袖章在大臂外侧,根据个人与过世亲人的关系,还要佩戴上不同颜色的一块布,这个传统习俗也被我借用过来发展到我的作品中。
■作品名称:《I STILL MISS YOU——纪念(腰扣)》
■设计说明:这三件首饰的基本造型的灵感来源是糖果,我经过多次材料试验后将这个造型提取出来,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去结合一些综合材料,可以表达我的想法。佩戴位置在头上,想法来源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中亲人过世要佩戴白色的腰带。
■学校: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作者:叶婷
■指导老师:郭鸿旭
■作品名称:《共生》
■作品材料:925银,锆石
■作品简介:地球上绝对不会有单独存在的生物。这种特别的共生关系引发了我的思考,我想将共生关系这一抽象化的概念用一种具体的首饰形式将其表达出来。由此我找了许多资料,决定用珊瑚与其共生藻作为造型来源,我用褶皱的银片来代表珊瑚,用锆石来代表共生藻,用银丝将其连接表示其共生的关系。鲜艳的颜色也表示了共生的重要性。
■作品名称:《相生》
■作品材料:编织线,925银
■作品简介:地球上绝对不会有单独存在的生物。这种特别的共生关系引发了我的思考,我想将共生关系这一抽象化的概念用一种具体的首饰形式将其表达出来。由此我找了许多资料,决定用珊瑚与其共生藻作为造型来源,我用褶皱的银片来代表珊瑚,用锆石来代表共生藻,用银丝将其连接表示其共生的关系。鲜艳的颜色也表示了共生的重要性。
■学校: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罗尹若
■指导老师:杨井兰
■作品名称:《典润》
■设计说明:三款胸针设计灵感来源于各个乐器的旋律,其旋律发声来自乐器的音箱。犹如音乐美得含蓄,美得凝重,美得经得起时间的洗礼,岁月的打磨。
■学校:齐鲁工业大学
■作者:李敏
■指导老师:朱瑜燕、蒋天龙
■作品名称:《山河》
■作品简介:手镯灵感来源属于青绿山水画—《千里江山图》,借鉴了其配色和结构布局,并采用景泰蓝对山水画面进行描绘。镯子侧后面至端口装饰有金属祥云浅浮雕,表现了自由飘逸的感觉。手镯整体表现了咫尺山河,壮阔恢弘的意境美,同时也融入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尺寸为直径56mm,厚3mm,宽14mm。
■作品名称:《蜘蛛》
■作品简介:
蜘蛛系列首饰,采用了自然界中蜘蛛和网的形象,多运用金属描绘蜘蛛的自然形态以及神秘感,表达了热爱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其中蜘蛛项饰通过构建抽象化的金属线条来模仿蜘蛛网。金属线条采用铂金,质轻的同时,直径也较小,以表现蛛网的轻盈质感以及光泽。项饰中间位置是蜘蛛,通过玫瑰金表现其腿部以及身体,比较可爱小巧,给首饰增添了生动活泼感。下方的水滴形钻石代表了雨天从蛛网上低落的水珠,在结构方面蛛网从中间向下拉伸,表现水滴凝聚之后将蛛网拉伸的重感,给首饰增添了自然感以及动感美。表达了雨天蜘蛛在蛛网上静卧的自然娴静。尺寸是13×6×3mm。
蜘蛛戒指生动描绘了蜘蛛在蛛网上爬行的状态,用金属表现了腿部以及身体的形态,使其更加生动形象,主要采用了玫瑰金和铂金,与项饰相对应。尺寸:蜘蛛8×6×4mm。
■学校: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作者:夏凡婷
■指导老师:黄智俊
■作品名称:《水母》
■设计说明:灵感来源于水母优雅的形态,他们晶莹剔透,赏心悦目,在6.5亿年前便已经出现了,他们赋予了生命力一种顽强持久的特征。水母游动时的一张一弛更代表着游刃有余,进退自如的状态,彰显了经历沧海桑田万物变迁仍然处变不惊的态度。水母,美丽却又致命,他们在无形中向我们传递生活中应有的精神与态度。
■学校:辅仁大学
微信 | 微博 | 抖音 | APP | ||||
|
|
|
|
|
珠宝国检 中国珠宝行业网 珠宝国检深圳实验室 珠宝国检北京实验室 珠宝国检集团培训中心 NGTC国检教育 国检珠宝培训中心上海分校 珠宝国检集团培训中心广州 珠宝国检NGTC研究所
版权所有©国家珠宝玉石首饰检验集团有限公司京ICP备202404758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