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毕业季设计创意大PK——中央美术学院(一)

0

时间:2020-06-17 09:04:09 来源:自然资源部珠宝玉石首饰管理中心

1.jpg

2.png

点击参与投票

第二站:中央美术学院

■作者:曹冬雨

■作品名称:《双生》

■指导老师:王阳、滕菲、黄思赟

■作品说明:两个共生的个体也会存在对立。众人对双生所贡献的热情的不过是对古老“复制”原型复归的迟来喝彩。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14.jpg 

扫一扫查看更多作品视频展示

15.jpg 

■作者:迟思齐

■作品名称:《佩戴他 the temptation to wear》

■指导老师:张凡、刘骁、孙聪

■作品说明:当人们提起首饰,前面常常冠以“佩戴”作为谓语,词典中将“佩戴”一词描述为二者间的插戴、佩挂等穿插关系。地铁中的扶手、五金工具箱、牛奶盒......这些看似与首饰毫无瓜葛的日常用品,实则却暗藏着许多激发人想要“佩戴他”的形态。系列作品利用人们日常中不经意间佩戴上的“首饰”,以一种诙谐的方式诠释那些隐匿在生活当中的“佩戴”行为性。

16.jpg 

关于佩戴行为的推论1

在日常行为中,人们将自身身体截面轮廓的形状视为“锚”,在锚定作用“任意性一致”的影响下,越接近于“锚定形状”的镂空形状越能激发人将肢体伸入其中的欲望。

格式工厂17.gif 

图 模型展示

■作品名:《车厢中的手环》

■媒介:多媒体

■作品说明:当你挤上一班地铁,车厢中的一排排吊环,镂空的形态引诱人将手穿入其中,拉下手环,在镜子中看看佩戴效果吧。

格式工厂18.gif 

图 《牛奶盒》

格式工厂19.gif

图 “佩戴效果” 

■作品名:《牛奶盒》

■媒介:多媒体

■作品说明:咦,牛奶盒上的锡纸孔好奇怪,捅破铝箔,手指上多了银色的指环。

20.png 

关于佩戴行为的推论2

在微观动允性的作用下,有关抓握行为的神经映射在长期发展中逐渐对握柄进行了表征,握柄中的朝向、大小等视觉特征会自动激活与之相对应的具体的运动反应码,从而使手部与握柄产生穿插关系。

格式工厂21.gif 

图 《开关套装》

格式工厂22.gif 

图 “佩戴效果” 

■作品名:《开关套装》

■媒介:多媒体

■作品说明: 一组开合卡扣的专用工具,握柄的不同形态激发了各种各样的抓握动作,手部与握柄产生穿插关系时,佩戴的开关也就开启了。

格式工厂23.gif 

图 《门缝里的宝石》

格式工厂24.gif 

图 模型展示

■作品名:《门缝里的宝石》

■媒介:多媒体

■作品说明:进入房间前,压下门把,藏在门里的宝石掉落到了手指上。

25.png 

关于佩戴行为的推论3

出于对释放积极感受的神经介质的需求,外观长条状的物体更容易激发人们的感官自我调节行为,使二者间呈现出一种缠绕关系。

格式工厂26.gif 

图 《尺与链子》

格式工厂27.gif 

图 “佩戴效果” 

■作品名:《尺与链子》

■媒介:多媒体

■作品说明:测量身体的维度时,柔软的尺子缠绕在身体上,仿佛身体链一般。

 格式工厂28.gif

扫一扫查看更多作品视频展示

29.jpg

 

■作者:丁柱源

■作品名称:《GOLDEN COMMA》

■指导老师:张凡、余一萌、周岚

■作品说明:就像冗长的句子需要逗号来停顿一样,我们人生的旅程也需要小逗号。我希望通过首饰的“佩戴行为”来探索心理问题的疗愈过程。通过对预防和治疗人们消极负面情感的方法进行研究,如帮助人们摆脱自卑感、恢复自信心、缓解压力、克服不安和抑郁等消极情绪问题。我尝试将行为疗法中的心理治疗融入设计方案中,使设计的首饰拥有治愈、共鸣、鼓励、希望、安慰等激励心灵的积极作用,达到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温暖,更健康的目的。疲惫于日常生活的您,身心需要疗愈的时候,请暂时划上一个金色的逗号,休息片刻吧。希望金色的首饰作品能够抚慰您疲惫的身心,照亮您的日常。

作品详情:

我平时生活中压力比较大,每天都因为时刻保持着高度集中而倍感压抑,失眠对于我来说是家常便饭。为了放松自己的身体和缓解压力,我一直在寻找可以调节自己情绪,能够让自己得到放松的东西。所以,我很关心人的心理,也经常思考是否可以通过‘佩戴首饰的行为’来治愈人的心理问题。在如今瞬息万变的社会中,由于紧迫的生活和无限的竞争,大多数现代人每日承受着压力而感到身心疲惫,难以找到心灵的平静。很多人在不安时会抖腿,紧张时会咬指甲,这些是较为直观的人们下意识短暂缓解焦虑、压力的行为。此外,有些人在抑郁时,会通过反复进行无意识的行为来表达忧郁,通过听歌或跑步的行为来释放压力和消极情绪。我基于对这些行为的关怀,创作出了一个系列的作品。 

调研解压方式:

下意识的行为包括:用手指敲桌子、反复摸圆珠笔之类的那种小东西、用手指拧绕自己的头发等用手部动作。还有咬嘴唇,咬指甲等嘴部动作。还有包括眨眼,视线持续移动等眼部动作,抖脚、变换姿势、跷二郎腿等腿部动作。 

主动的行为包括:看自己喜欢的电影、听音乐、看书等比较静态的欣赏活动,这些占一个很大的部分。还有一个部分是散步,打扫房间,做简单的运动等比较活跃的行动。还有,很多人通过涂鸦来自己想表达的感情,或在日记本上随便写自己想说的来释放情绪。其次,我发现通过吃甜食或喜爱的美食等饮食行为来缓解自己压力的人也比我想象中的要多。 

以下是我在通过了对关于人的负面情绪与缓和(排解)方式进行研究后,以研究结果做为基础,运用听声音、闻香味、尝味道等多种的方式来唤醒您的感官,以此缓解压力,紧张的作品。

■作品名:鎏金心声

■尺 寸:2.2cm*7cm*41cm

■材 质:塑料,树脂,人造皮,金箔,综合材料

■作品说明:这件作品为那些想要短暂逃避现实远离城市喧嚣的现代人所构思的。人们在喧闹的公共场所戴上耳机,就会暂时进入自己的小天地从而获得安全感。我从婴儿可以通过听到妈妈的心跳声获得情绪上的稳定这一切入点得到了设计灵感。猜想这种方式是否同样适用于各个年龄层。

作品颈链形状的项链上面有听诊器的头部部分和软管。设计的本身加上视觉上的审美感,可作为项链佩戴。听诊器上连接着软管和耳塞,平时这个耳塞是固定在颈链上的。自己需要静心的时候,就可以戴在耳朵上随时随地听自己的心跳声。这件首饰起到了安定情绪的效果疗愈作用。

30.jpg

31.jpg 

■作品名:鎏金滋味

■尺 寸:2cm*7.5cm*50cm

■材 质:塑料,树脂,人造皮,金箔,金属,综合材料

■作品说明:这件作品是从吃甜食能缓解压力的方面获得灵感的。吃甜食大脑中会活跃地分泌一种叫做"血清素"的神经传达物质,这时人们会感到心情有变好。因此,很多人会通过吃甜食来缓解自己的压力。这件作品做成了口红的形态,固体部分是用含有食用色素的糖果制成的,可以涂在嘴唇也可食用。这件首饰平时作为项链佩戴,当需要缓解压力时,随时可以转动出口红涂抹在嘴唇,也可以食之。这件首饰起到了缓解压力的疗愈作用。

32.jpg

33.jpg 

■作品名:鎏金清香

■尺 寸:2cm*6cm*5cm

■材 质:塑料,树脂,金箔,金属,综合材料

■作品说明:这件作品外在形态虽是大众所熟知的粉饼盒,也带有镜子,但里面存放的却并不是粉饼而是固体香水。这是利用嗅觉感官芳香疗法治愈的作品。相信所有人都有过因为嗅到好闻的香味,心情变好,情绪变平静经历。香气是通过鼻子的嗅觉神经传达到大脑边缘的。

芳香疗法(Aromatherapy)是利用植物的香味和药效,恢复身心平衡的自然疗法。平时这件首饰作为项链佩戴,需要时可随时打开盖子刺激嗅觉,放松神经。固体香水由柠檬马鞭草(Lemon Verbena)香制作。有研究表明柠檬马鞭草有助于平衡荷尔蒙,镇定神经,是消除压力和不安最有效的草药之一。这件首饰是起到缓和紧张情绪的疗愈作用。

34.jpg

35.jpg

36.jpg 

扫一扫查看更多作品视频展示

37.jpg

■作者:黄菀珊

■作品名称:《De-Social Distancing》

■指导老师:余一萌、刘骁、潘镜如

■作品说明:基于当下疫情的语境,人们主动选择防护物品进行安全防护。口罩,护目镜,手套等防护物品的使用慢慢地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它们的意义对于我们来说不再仅仅是功能层面上的保护作用,更多的是一种社交距离文化发展的体现。

我将用首饰为人们提供一种疫情下安全又有趣的交流方式,社群通过佩戴首饰产生交互行为,缓解大家对疫情的恐惧,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De-SocialDistancing》这个作品由三个部分组成,从我的生活出发,寻找疫情期间最普遍与日常的防护行为,分析使用过程中的佩戴感受与心理变化,将其作为依据进行首饰创作。

 38.jpg

39.jpg

■尺寸:30*60cm

■材质:树脂、电子元件、综合材料

■作品说明:根据肺炎病毒的扩散范围,人与人之间保持1.5米远成为当下最舒适、安全的社交距离。为了保持安全的社交距离,我设计出一个可穿戴的距离感应护目镜,通过传感器监测佩戴者与周围人的距离远近来控制灯光的强弱。将距离可视化,让人们在互动中体验社交距离的趣味。

40.jpg

41.jpg

42.png

43.jpg 

■尺寸:20*90cm

■材质:塑料、PU

■作品说明:因为疫情的原因改变了人们的社交礼仪习惯,握手这个动作不被提倡。为了满足人们见面时握手的习惯,我根据握手时手部受力点的分布位置,设计了一个会发出声音的手套。人们在握手时挤压手套内的装置使其发出有趣的声音,让握手变得安全又有趣味。手套在制作上选用了PU材料,光滑的表面更有利于佩戴者的日常清理。

 44.jpg

45.jpg

46.jpg

■尺寸:20*30cm

■材质:塑料、无纺布、感温材料

■作品说明:疫情让人们养成戴口罩的习惯,口罩成为了我们身体的一部分。但是,戴口罩带来的不舒适与束缚感也让人与人之间减少了沟通。为了促进交流,我通过感温材料将人说话时产生的热量可视化,让沟通变得更有意思。同时,为了满足口罩的卫生性与重复利用性,我还设计了可替换的滤芯,使用者只需要更换滤芯达到卫生与环保的目的。

47.jpg

48.jpg

49.jpg 

扫一扫查看更多作品视频展示

50.jpg

■作者:吕智杨

■作品名称:《屏幕感 Visual Sense On Screen》

■指导老师:刘骁、张凡、王阳

■作品说明:我们不断的被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互联网的诞生发展早已记入历史,线上社交也并不新鲜。然而当下的环境让我们大幅增加线上社交的频率,疏离的远距离的沟通带给我们的体验,或许远不如我们面对面的互动来的立体生动,可总带着鲜明的特征,这开始令我重新审视线上社交这件事。

当我们纷纷被迫进入隔离状态时,互联网给予了我们更多的社交可能性甚至是改变了我们生活方式,这一系列线上社交的独特体验不断启发着我的思考,例如不同的人线上社交时的习惯与性格,线上社交自身固有的特性,以及在这一过程中随时可能出现因设备问题导致的沟通不畅。对于这一系列有趣的小现象进行分析,做视觉上的尝试,直至最后落脚到一组首饰中,利用其诠释线上社交的特性带给我们的“屏幕感”。

51.jpg

PART1〈无处遁形〉

千人千面,在线上社交的过程中,总有许多小动作可以变相体现出一个人的性格或是当时的心里状态,例如性格外向活泼的人会大方的接受别人截屏留影的邀请,有表现欲望的人总会主动开启自己的麦克风与人探讨会议内容,还有习惯性只露一半脸的内向社交参与者…

52.jpg 

■无处遁形—头饰

2020/金属尼龙有机玻璃/400mm*330mm

53.jpg

格式工厂54.gif

性格较为内向的人在屏幕前总是表现的很害羞,习惯性的隐藏起来,只露一半的面部甚至是只露一只眼睛,基于性格内向社交者在屏幕前的动作习惯,进行头饰创作,阐述其在屏幕前的状态。

PART2〈谁在看着我〉

多人会议中,有人会仔细观察每个会议参与者的表情、动势;有人会单独放大自己的实时状态仔细酌量;有人会不喜被他人打量而关闭自己的摄像头,有人会担心被他人打量而暗自告诫自己,坐直、微笑。每个人都会被自己的社交习惯与性格影响着,那么,在这么多的取景框中,究竟谁在看着我?

 格式工厂55.gif

■WHO IS STAREING ATME—头饰

2020/电子显示屏铜玻璃/800mm*670mm*400mm

在调研过程中存下许多有趣的截屏,每张都个性鲜明,利用多组实时显示屏来表现这一主题,利用空间感来表现线上社交中未知,有空间距离感的特性。

 56.jpg

<p style="font-size:14px;font-family:simsun, arial, helvetica, clean, sans-serif;

微信 微博 抖音 APP
珠宝国检
中国珠宝行业网
珠宝国检
珠宝国检
珠宝国检(APP)

版权所有©国家珠宝玉石首饰检验集团有限公司京ICP备202404758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