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催生新职业

0

时间:2023-04-03 09:56:09 来源:经济日报、光明网、今日头条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其带来的就业扩容和收入增加作用愈发明显,激发了越来越多劳动者通过新就业形态实现自主创业、自主择业,已成为创造新增就业的重要力量。如何进一步实现人力资源“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是数字经济发展中的必答题。

提供更多机会

“有一次到水果店消费,导购引导我添加企业微信时说,你想吃什么水果了,我们可以随时配送。”在贵州从事医疗机构私域代运营工作的钱荣萍受到启发,通过学习逐渐成为企业微信“私域增长师”,解决顾客合理用药和病症问询等需求,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式陪伴、追踪式服务模式。

如今,很多传统行业都有像钱荣萍这样的从业者,依托数字经济找到了职业发展新路径。2022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发布。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陈李翔表示,新版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中,新增职业168个,取消10个,净增158个;共标注了97个数字职业,占职业总数的6%。“之所以在2019年修订职业分类大典后,时隔3年再次修订职业分类大典,是因为数字经济深刻影响了生产方式、企业组织和产品模式等,我们需要有新的职业分类来反映这个时代的变革。”陈李翔说。

数字时代新职业发展主要经历萌芽、成长、稳定三个阶段,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征。萌芽期职业多是一些临时性需求职业,稳定性不够、规模较小。随着职业的发展,大概有20%至30%的萌芽期职业会慢慢进入成长期,成长期职业就会大幅增加从业人员数量,规范性程度也会不断提升,从而进入稳定期。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测算发现,立足2022年版职业大典公布的新职业,一个萌芽期职业能带动10万个以上就业机会,稳定期职业大概能带动50万个以上就业机会,按照目前职业发展的趋势,数字时代未来5年有可能创造3000万个以上的就业机会。

目前,以数字技术为基础构建的平台企业创造了大量新增就业岗位,创新了职业实践,激活了更多就业形式。《2023中国数字经济前沿:平台与高质量充分就业》研究报告显示,以微信、抖音、快手、京东、淘宝、美团、饿了么等为代表的平台企业,为大量的适龄劳动人口提供就业机会。

改善就业质量

浙江义乌红糖是当地传统产业,品种繁多,但是一直以来原材料参差不齐,生产标准化低,红糖附加值少,销售渠道比较单一。从小在糖厂长大的陈万佳萌生了选择红糖来创业的想法。

“2019年我报考了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习电子商务。”陈万佳说,在学校里,他感受到浓厚的创业氛围,并开展了电子商务实践。如今,陈万佳的创业项目“敲糖帮”不仅销售状况良好,还参与当地义乌红糖标准制定,推广标准化的甘蔗种植体系。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职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范巍表示,数字经济通过数字化学习,在促进传统职业迭代升级的同时,加速了就业变革,就业环境摆脱了物理时空的限制,就业方式突破了单一的线性关系,就业机会满足了更多个性化需求,特别是对当代年轻人来说,就业观念重构了工作价值。阿里研究院副院长谭崇钧介绍,阿里巴巴有一项业务是为中小企业数字化提供数字化的培训、认证以及就业的全链条服务。“数据分析师、人工智能训练师等优秀数字化人才,都很容易找到新的工作,实现更好的收入。”谭崇钧说。

“我们听到更多的是经济数字化转型、产业数字化转型、企业数字化转型。其实,职业数字化转型也很重要,包括工作场景、工作对象、管理方式的数字化转型,以及最重要的技能数字化转型,对就业的影响更深刻。”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人力资源研究室副主任田大洲说。

构建数字生态

数字经济在深刻改变生活工作的同时,对就业规模、就业结构、就业形态和就业质量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带来了很多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加快构建适合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政策体系。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副部长、中国就业促进会会长张小建表示,应将数字经济促进就业的长处和优势,比如扩大就业机会、创新职业实践、降低就业门槛等,更多更好地激发出来。同时,积极应对数字经济发展对就业的挑战。比如工作流动性加大带来的就业不稳定、部分新形态就业岗位的储量不高、劳动者权益缺乏制度保障等。

“数字化的发展渗透各行各业,数据已经成为最基本的生产要素,未来每一家企业都将是数字化企业,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正在成为各行各业建设者的标配技能,而熟练地掌握数字技术是高质量人才的必备要素。”腾讯公司集团副总裁、腾讯教育总裁殷宇说,作为科技公司,腾讯一直在思考从哪些方面助力政府、社会弥补人才技能与产业需求之间的鸿沟,提升人才与岗位的匹配效率。目前,腾讯教育与深圳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深圳职业信息技术学院等600多所高校开展了多元合作,包括共建产业学院,提供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领域实训课程,校外实践、教师培训、人才认证助力产业链、供应链、人才链、教育链的融合发展。

数字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莫荣认为,加强数字人才培养,一是要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加大数字经济就业创业的支持力度,将促进数字经济就业纳入数字经济发展战略;二是要适应数字化的转型,加强人力资源开发,促进人岗匹配;三是要进一步规范劳动用工管理,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四是要优化就业服务的方式,积极推动数字化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就业服务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

“如何通过建构数字赋能、创新赋能、管理赋能来打造智能化综合物流和供应链体系,从而创造更多的高质量就业,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期待我国在数字生态促进就业方面能够走在世界前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说。

微信 微博 抖音 APP
珠宝国检
中国珠宝行业网
珠宝国检
珠宝国检
珠宝国检(APP)

版权所有©国家珠宝玉石首饰检验集团有限公司京ICP备202404758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