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与江苏镇江的故事:金山留玉带
在中国文学史上,苏东坡大概算是最有人气、最有“群众基础”的文学家了。古往今来,即使识字不多的普通百姓,也会随口说出由他创造的名言名句,如“春宵一刻值千金”“天涯何处无芳草”“不识庐山真面目”“春江水暖鸭先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等等。有关他的趣闻轶事,更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在镇江,苏东坡金山留玉带的故事就是其中一个。
这则故事发生在宋哲宗元佑四年(1089年)。这一天,苏东坡赶往杭州赴任,路过润州,特来金山拜访佛印。当时,佛印正准备为僧众说法,苏东坡突然到来,直入方丈室,尚未站定,佛印忽然开玩笑道:“此间无坐处。”竟然不让东坡就座。东坡是个机敏异常的人,一听就知道,这并非熟不拘礼,而是和尚在玩什么机锋。于是他以禅宗之语答道:“暂借佛印四大为座。”佛印一听,苏东坡居然班门弄斧,用起佛经典故了,也就顺势问道:“山僧有一问,学士道得,即请坐;道不得,那就将你身上的玉带永镇山门。”苏东坡何等的机敏,还真想不出世上有他回答不了的问题,于是把身上的玉带解下放在茶几上,轻松一笑,请佛印发问。佛印说:“既然四大皆空,五蕴非有,居士向哪里坐?”佛教认为地、水、火、风是组成物质的基本要素,简称“四大”。五蕴是指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这是组成人身的五个要素。苏东坡一想,是呀,“四大皆空、五蕴非有”,不是一无所有、空空如也了嘛,这何座之有?他顿时语塞。佛印当即令侍者收起了玉带,并取出衲裙袈裟一件作为回赠,并作诗一首:
石霜夺得裴休笏,三百年来众口夸。
争似苏公留玉带,长和明月共无暇。
佛印在诗中暗示苏东坡应穿上衲衣,离开仕途。但苏东坡没有听从佛印的劝告,弃官出家,他仍然正视现实,追求理想的实现。为此,苏东坡也写了《以玉带施元长老,元以衲裙相报次韵》诗两首作为回答:
(一)
百千灯作一灯光,尽是恒沙妙法王。
是故东坡不敢惜,借君四大作禅床。
病骨难堪玉带围,钝根仍落剑锋机。
欲教乞食歌姬院,故与云山旧衲衣。
(二)
此带阅人如传舍,流传到我亦悠哉!
锦袍错落应相称,乞与佯狂老万回。
苏东坡玉带真迹
诗中流露出他在政治上的失意和无奈。后来金山寺特建一座留玉堂,把玉带放在那里供人观瞻。这条玉带,长约二尺,宽约二寸,上面缀着的玉石,有长方形、圆形、心形,共有二十块,块块精美绝伦,它历经宋、元、明、清、民国和当代,至今已近千年,恐怕是今天的人们所能见到的苏东坡的唯一遗物了。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发现玉带残缺了四块玉,于是带回宫廷命玉工补齐,并作诗四首、跋文23字刻在所补的玉上,以作记录。故宫博物院专家也看过这条玉带,他们确认这是正宗的宋代玉石。现在这条玉带与周鼎、诸葛铜鼓、文徵明《金山图》真迹一起,成为金山寺的镇山四宝。宋代以来,尤其明清以来,苏东坡金山留玉带的故事,通过笔记、小说、戏曲、绘画等多种形式在民间广泛流传,明代著名画家崔子忠根据这段轶事所作的《苏轼留带图》是古代中国画中的极品,现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
微信 | 微博 | 抖音 | APP | ||||
|
|
|
|
|
珠宝国检 中国珠宝行业网 珠宝国检深圳实验室 珠宝国检北京实验室 珠宝国检集团培训中心 NGTC国检教育 国检珠宝培训中心上海分校 珠宝国检集团培训中心广州 珠宝国检NGTC研究所
版权所有©国家珠宝玉石首饰检验集团有限公司京ICP备202404758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