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收藏前景可期

0

时间:2021-04-23 09:51:33 来源:中国矿业报

      说到琉璃制品,很多人都认为是现代工艺品,然而在古代,琉璃却可以与玉石相媲美。人立琉璃(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慎涛表示:“琉璃收藏从古就有,当时还属于宫廷用品。尽管现在琉璃制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但琉璃艺术品仍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特别是一些名家作品。琉璃收藏目前还属冷门,但琉璃的收藏及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琉璃的前世今生

琉璃是用人造水晶、玉石等为原料,采用古代青铜脱蜡铸造法高温脱蜡而成的。在古代,它是中国五大名器之首、佛家七宝之一,非常名贵。古时由于民间很难得到,所以当时人们把琉璃甚至看成比玉器还要珍贵。在《西游记》中,沙僧就是因为打破一只琉璃盏而被贬下天庭。但随着科技的日益进步,琉璃的原料萃取、后期加工都越来越简单甚至可以机械化生产,琉璃制品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东西。

尽管琉璃越来越日常化,但是制作方法仍延续最原始的古法。琉璃制作工艺流传至今已有上千年,最为知名的当属延续传统的博山琉璃与皇家御用的料器。

“目前市面上最常见的是古法琉璃。主要代表有以博山琉璃为基础的人立琉璃以及台湾的琉璃工房,但二者还稍有不同。博山琉璃无论是原料提取还是后期制作都是纯手工加工,而台湾琉璃的脱蜡方法需要依靠模具。从感官上来讲,博山琉璃通透性更好,色彩丰富;台湾琉璃色彩比较单一。”赵慎涛介绍。

除了古法琉璃外,还有一种古代皇家专属的琉璃制作工艺——料器。北京料器第七代传承人刘星表示:“料器是将硅酸盐及其他金属氧化物等原料经过高温熔化,拔成各种规格的料棍,不同的颜色是依靠制作原料中所含有的金属离子不同而形成的。艺人用各色料棍在灯火上烧烤,待软化后迅速捏塑而一次成型。由于料器没有底胎,全靠艺人用各色料棍在灯火上烧烤,待软化后用各种工具即兴加工,因而也被称做‘火中的雕塑’。”

但由于受制作原料、制作工艺以及传承人等多方面影响,目前市场中流通的大多琉璃制品是古法琉璃制品或当代工艺品,料器非常少见。刘星表示,“料器目前全国仅有3人在制作,就是我的母亲邢兰香、我的哥哥刘宇以及我”。

老琉璃价格不俗

琉璃是中国五大名器之首、佛家七宝之一,但据近年来的市场走势来看,中国明清时代的皇宫器物,如犀牛角杯、玉器和古代宫廷家具等的拍卖价一直暴涨,但古代琉璃器物的价格却远远落后于其他藏品。专家指出,因为琉璃这类古代器物相较于玉石等材质更加不容易保存,而且流传至今的数量有限,藏家并不熟悉它,从而忽视了它的收藏价值。

尽管收藏市场中鲜有人关注老琉璃制品,但是在拍卖场中,老琉璃早已成为收藏家的“宠儿”。在2007年香港的一场拍卖会上,一件御制料胎画珐琅西洋母子图笔筒创下了6400多万元的天价,以琉璃为代表的料器一跃成为收藏新贵。2009年,北京保利秋拍上,一对清乾隆肃亲王套料螭龙印以201万元成交。

业内人士指出,老琉璃制作工艺复杂且难度极高,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随着它的收藏价值逐渐被认可,因此市场上也有部分假冒产品。这类假冒产品主要以琉璃制品中最著名的蜻蜓眼为主,这类器物还要从颜色上来区别,因为古代琉璃用料颜色比较有限。

其次,在料器收藏中除了要关注器型之外,还要关注有无加入特殊工艺,像“料胎画珐琅”就是非常特殊的工艺。所谓“料胎画珐琅”,就是用珐琅彩在玻璃胎上作画,是清中期御用匠师们的创新之作。同时由于琉璃制品难保存,所以市场中流通的老琉璃制品很少,大多是现代工艺品仿制而成,不具有收藏价值。

当代作品亦有价值

古代琉璃制品在拍卖场上的不俗表现让不少投资者将眼光聚焦在琉璃制品身上,可是面对现在的当代琉璃制品,很多人都困惑,这些当代琉璃制品是工艺品还是艺术品呢?

赵慎涛表示,“琉璃从原材料来讲就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老师傅们都称琉璃的原材料为水晶料,琉璃原材料是由许多玉石熔化后塑造而成的,制作工艺复杂且成品率低。此外,琉璃制品的制作过程是非常复杂和精细的,每一件成功作品的背后都熔铸着创作者的细心和汗水。如果想做成一件品相较好的博山琉璃作品,制作者需要10年以上的功底才能完成”。

琉璃工房公关总监陈建明认为,即使是当代琉璃制品,也依旧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当代琉璃制品的收藏价值主要体现在作品的艺术性、创造力和制作大师的技法上。一位琉璃制作大师作品是否具有收藏价值并不仅凭制作者的从业年限来判断,主要看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这些底蕴的积累不仅需要时间,还需要阅历以及天赋等因素。”

与国内琉璃收藏市场不同的是,国外早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琉璃收藏群体。“早在100多年前,法国就开始流行琉璃制品收藏,且市场价值都很高。相比较而言,国内琉璃收藏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是琉璃的收藏前景还是值得期待的。因此现在也是收藏琉璃的最佳时机。”陈建明说。

微信 微博 抖音 APP
珠宝国检
中国珠宝行业网
珠宝国检
珠宝国检
珠宝国检(APP)

版权所有©国家珠宝玉石首饰检验集团有限公司京ICP备202404758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