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4月,北京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面对反动派的刽子手,一位教授临刑前慷慨激昂:“不能因为反动派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得到光辉的胜利!”
1925年8月,青岛。一位青年躺在病榻上,想说话却不时被剧烈的咳嗽打断,咳出来的是一口口鲜血。这位青年并没有跟前来探视的同道讨论自己的病情,弥留之际,只留下遗嘱:全体同志要好好工作,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和共产主义的彻底实现而奋斗到底。 这教授是李大钊,这青年是王尽美。两人年龄不同、职业相异,却有着同样的身份、为了同一个信仰而献身,至死不渝。这是生命的启示,更是信仰的指引。 理想越远大,人的精神力量就越强大;信仰越坚定,人的革命意志就越坚强。正是为了共产主义信仰,无数仁人志士以信仰为旗,以真理为路,勇往奋进以赴之、断头流血以从之、瘅精瘁力以成之。他们中,有人放弃了“鸦飞不过的田产”,只因怀揣“愿消天下苍生苦”的志向;有人选择在烈火中永生,只因秉承“我要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信念;有人面对敌人的百般诱降和严刑逼供依然坚贞不屈,只因笃信“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无数共产党人哪怕付出宝贵生命,依然义无反顾、无怨无悔,就是因为他们革命理想高于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艰难可以摧残人的肉体,死亡可以夺走人的生命,但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动摇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信仰的力量可以穿越时空的阻隔。每一位革命先辈,都是一座精神的丰碑;每一次对他们的回望,都是一次信仰的传承。他们以奋斗、探索、牺牲,为中国共产党人作出了表率,树立起理想信念的标杆;他们的坚定信仰、崇高精神、伟大人格,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始终是我们奋勇前进的重要精神源泉。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回顾我们党走过的百年历程,回顾神州大地发生的历史性变化,我们更加怀念先辈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建立的不朽功勋,也更加需要从他们身上汲取精神力量。当前,全党正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史增信,就是要增强信仰、信念、信心,这是我们战胜一切强敌、克服一切困难、夺取一切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越是走近革命先辈,越是深入了解他们的英雄事迹,我们就越能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我们已经走出一条光明大道,我们要继续前行。”对革命先辈的最好纪念,就是传承他们的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并把他们为之奋斗、为之牺牲的伟大事业奋力推向前进。今天,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前所未有地展现在眼前,中国人民正意气风发地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上。可以告慰革命先辈的是:他们信仰的理想正在实现,他们开创的事业正在继续,他们书写的历史必将由我们继续书写下去。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他们的信仰永不磨灭,他们的事业永世长存!
1889年,李大钊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自幼父母双亡,靠祖父教养成人。1913年,他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当日本提出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后,李大钊积极参加留日学生总会的爱国斗争,起草《警告全国父老书》,呼吁全国人民团结一致,保卫锦绣河山。 1916年回国后,李大钊到北京大学任图书馆主任兼经济学教授,并参加《新青年》杂志编辑部的工作。他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精神,抨击旧礼教、旧道德,向封建顽固势力展开猛烈斗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一员主将。他发表的《青春》一文,号召青年“冲决历史之桎梏,涤荡历史之积秽,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青春”。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令李大钊备受鼓舞,他连续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和演说,热情讴歌十月革命,他满怀信心地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在宣传十月革命过程中,李大钊从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进而成为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1919年五四运动后,他更加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在《新青年》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李大钊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创建准备了思想条件。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1920年初,李大钊等革命家就开始商议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同年秋,他领导建立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并积极推动建立全国范围的共产党组织。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代表党中央指导北方的工作,在北方广大地区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展工人运动,建立党的组织。1922年至1924年,他受党的委托,奔走于北京、上海、广州之间,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为建立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作出重大贡献。李大钊还领导北方党组织配合五卅运动,配合北伐胜利进军,开展反帝反军阀斗争,为大革命胜利推进作出卓越贡献。 1927年4月6日,李大钊在北京被捕入狱。在狱中,他备受酷刑,始终严守党的秘密,坚贞不屈、大义凛然。4月28日,李大钊英勇就义,时年38岁。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是李大钊光辉一生的真实写照。李大钊开创的伟大事业和留下的思想遗产永远不可磨灭,他播撒的革命种子已经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开花、结果。
王尽美生于1898年,原名王瑞俊,山东省莒县大北杏村(今属诸城市)人,是山东党组织早期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1918年,王尽美考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在王尽美等人倡导下,5月,山东学生联合会成立,他被推举为负责人之一。几天后,数千名学生参加反日救国会,王尽美慷慨激昂,演讲一个多小时。 5月23日,在王尽美等起草的罢课宣言号召下,21所济南中等以上学校全部罢课。斗争中,他与邓恩铭成为挚友。当时,邓恩铭是省立第一中学学生。 为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1920年3月,王尽美到北京大学拜访李大钊。回济南后,与邓恩铭等人发起成立励新学会,创办《励新》半月刊,研究和传播新思想、新文化。 1921年春,王尽美和邓恩铭等发起创建济南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为表达共产主义坚定信念,他激情赋诗:“贫富阶级见疆场,尽善尽美唯解放。潍水泥沙统入海,乔有麓下看沧桑。”他因此改名“尽美”以自励。 1921年7月,王尽美和邓恩铭作为济南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代表,赴上海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年,王尽美23岁。 在王尽美倡议下,1921年9月,济南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2年7月,中共济南支部成立。 在终日奔波中,王尽美积劳成疾,感染肺结核病,经常咳血。但他仍以带病之身,奔走于济南、青岛、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组织发动工人罢工。 1925年4月,王尽美再次来到青岛。当欢庆罢工胜利的锣鼓响起时,他病发倒在工人队伍中。 这年7月,躺在家乡的病床上,王尽美自知时日不多,向母亲说出心愿:回青岛去。他深知,那里有他亲爱的同志,有太多的事要做。 1925年8月19日,王尽美病逝于青岛,年仅27岁。病重期间,他请青岛党组织负责人记录,口授遗嘱:全体同志要好好工作,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和共产主义的彻底实现而奋斗到底。 1961年,董必武经过山东,时距中共一大召开已40年,写下《忆王尽美同志》:“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舟泛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