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开新局
——习近平总书记同出席2021年全国两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商国是纪实
新华社北京3月11日电 题:砥砺奋进开新局——习近平总书记同出席2021年全国两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商国是纪实
新华社记者霍小光、张晓松、朱基钗、邹伟
点击查看视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1lh/2021-03/11/c_1127200652.htm
2021年的春天,“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在此时交汇,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在万众瞩目中胜利召开。
连日来,习近平总书记分别参加内蒙古、青海代表团审议,出席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看望政协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同代表委员们深入交流、共商国是,就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凝聚起亿万人民一往无前的奋进力量。
揭示“三新”深意——只有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才能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总书记,您看,这是最近在我们家乡拍的。”
3月7日下午,人民大会堂东大厅,青海代表团审议现场,两张照片吸引了习近平总书记的目光。
3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的审议。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孔庆菊代表从小生长在祁连山脚下的海北州门源县。此刻,她拿出照片,请坐在对面的习近平总书记观看。
一张照片中,是漫步在草丛中的荒漠猫;另一张,则是行走在树丛中的雪豹。
“以前很少见的珍稀物种,现在频频现身了。”孔庆菊以此佐证,讲述生态环境的变迁。
点击查看视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1lh/2021-03/11/c_1127200652.htm
山绿了,沙少了,水清了,乡亲们的口袋也鼓了。门源县积极推进产业向生态农牧业、旅游业转型,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农牧民吃上了生态饭。
“这说明生态保护见效了。”习近平总书记凝视照片,频频点头,“特别是大家的生态保护意识也增强了,看到了生态本身的经济价值。”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我看你是门源县的,在祁连山南麓,翻过山就是甘肃的武威了。”习近平总书记翻看手边的地图说道。
2019年8月赴甘肃考察,习近平总书记曾在祁连山北麓的大草原,远眺巍巍祁连,实地了解生态恢复保护情况。
此次,在青海代表团,习近平总书记又语重心长地说:“进入新时代,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的认识也要不断发展深化,我们就是要有生态的认识,要有全局的意识。”
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这是贯穿“十四五”规划纲要的逻辑主线。
一个主题、一条主线——深刻回答着未来5年乃至15年的中国,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重大命题。
如何紧扣主题?
在青海代表团,习近平总书记以大时空观为这篇大文章“解题”——
从领域看:“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
从地域看:“不是只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
从时域看:“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
不仅解决认识论,做好“判断题”;更给出方法论,做好“实践题”——
“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把坚持生态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部署落到实处”;
点击查看视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1lh/2021-03/11/c_1127200652.htm
“各地区要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扬长补短,走出适合本地区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
如何紧扣主线?
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引依然是从生态案例切入。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这里要加一个‘沙’字。”3月5日下午,在内蒙古代表团,习近平总书记的新提法令人眼前一亮。
3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的审议。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来自巴彦淖尔的张晓兵代表介绍了近年来治理乌梁素海流域的做法:通过流域上游治沙、流域腹地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等措施,乌梁素海总体水质已稳定在五类,局部达到四类。
“乌梁素海我作过多次批示。现在看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还要久久为功。”从一片湖泊放眼黄河“几”字形顶部的“塞上江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好这个地方,有治理盐碱化耕地的问题,也有治沙的问题。怎么摆布?要做好顶层设计。”
加一个“沙”字,是系统思维的体现,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发展理念的洞见——
“新发展理念是一个整体,必须完整、准确、全面理解和贯彻,着力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这是系统的理论体系,更是实践的理论体系。
内蒙古代表团的审议现场,话题从镶嵌在草原上的“明珠”,又转到无边的林海。
当了几十年林业工人的周义哲代表,向习近平总书记讲述了个体职业角色随时代大潮的转变。
“以前我们是‘砍树人’,最早我们工队每年冬天生产木材能装400节火车皮,现在丢掉斧锯,成了‘看树人’,同样也是在为国家作贡献。”周义哲告诉总书记,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他所在林区得到休养生息。据测算,2018年林区的森林与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6159.74亿元。
“你的这个身份转变,正是我们国家产业结构转变的一个缩影。”习近平总书记感慨地说,“你提到的这个生态总价值,就是绿色GDP的概念,说明生态本身就是价值。这里面不仅有林木本身的价值,还有绿肺效应,更能带来旅游、林下经济等。”
从沙讲到林,从林讲到整个生态保护,从生态保护讲到产业结构调整,从产业结构调整谈到创新开放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抽丝剥茧、娓娓道来,深入浅出点透了新发展理念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
早在2018年,第一次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习近平总书记就为内蒙古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开出良方,强调“不能只盯着‘羊、煤、土、气’,要大力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新增长极”。
进入新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又指出了内蒙古在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定位——
“你们的地理方位、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生态环境要求等方面都比较特殊,要注意扬长避短、培优增效,全力以赴把结构调过来、功能转过来、质量提上来。”
“总而言之,这‘三新’,你们要结合自治区的实际,看看怎么体现出来、怎么贯彻落实下去。”
把握主题主线,既有系统思维,也有重点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
一个指标说明了问题。
此次提请审议、审查、讨论的政府工作报告和规划纲要草案,将2021年GDP增长目标设定为6%以上;“十四五”经济增速指标设定为“保持在合理区间、各年度视情提出”,这在五年规划史上还是首次。
个中缘由,在参加全国政协联组会时,习近平总书记一语道破:“去年是2.3%,今年我们定的是6%以上,实际上可以高于这个指标,但是我们留有余地,这样我们更能够把主要精力用在高质量发展方面。”
瞄准“两高”目标——从高质量发展到高品质生活,一个事关国计,一个连着民生,共同指向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3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自治区全票当选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他曾这样讲明初衷:“选择在内蒙古自治区参加选举,表达了党中央对民族边疆地区的重视,体现党中央加快推进欠发达地区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
3年过去了,内蒙古31个国家级贫困旗县、3681个贫困村已全部脱贫出列。
再次来到“本团”,习近平总书记倍感欣慰:“内蒙古如期完成了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可喜可贺。”
习近平总书记同时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
走过千山万水,仍需跋山涉水。
面对更加绚丽的乡村振兴长卷,习近平总书记如是擘画:“要着力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培育文明乡风,建设美丽宜人、业兴人和的社会主义新乡村。”
人们还记得,2016年8月23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冒雨来到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班彦村,走进贫困户家中探访,同大家一同谋划易地搬迁后如何脱贫奔小康。
这次在青海代表团审议现场,来自互助县的土族代表阿生青告诉习近平总书记,班彦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人均年收入已从5年前的2600元提升到11419元。
习近平总书记如同亲人般详细询问:“村民们的电热炕是什么样的”“刺绣产业怎么助力脱贫”“酩馏酒怎么做成产业的”……
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就是这么一点一滴汇流而成的。
“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放在心上,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坚持生态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从高质量发展到高品质生活,一个事关国计,一个连着民生,无不牵动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心。
友谊宾馆聚英厅,华灯璀璨,气氛热烈。
3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
3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参加看望和讨论。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无论是治病救人还是教书育人,都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息息相关,同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图景密不可分,习近平总书记认真倾听委员们的发言,不时同他们探讨交流。
胡豫委员,来自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疫情初期武汉收治重症患者的几所医院之一。
他清晰记得,去年2月10日,在疫情防控最胶着的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通过视频连线,给大家鼓劲加油的场景。
此刻,又一个冬去春来,他和习近平总书记面对面坐在了同一个会场。
有感于抗疫斗争的真切体会,胡豫提出“强化公立医院姓‘公’,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他告诉习近平总书记,湖北省正在实施公共卫生补短板强功能三年行动,已开工建设项目1037个。
“在抗疫斗争中,公立医院是中流砥柱。再次说明一个道理,在举国体制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回应道,“下一步,在医疗体系建设上要进一步巩固、强化、壮大公立医院,这一条是明确的。”
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医院是关键,医生也很重要。
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的王辰委员,一直奋战在抗疫第一线。刚一发言,习近平总书记就认出了他:“我认识你,但以前开会还没听过你发言。”
王辰在发言中提出,当前一些院校为了提高地位不顾实际设立医学院,扩大招生规模,在教育资源不足的情况下,难免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那现在在招生上一些专业是不是降低了分数?”总书记问。
“一些专业经常处于降分录取的状态,让这些本来非常重要的专业人员素质从根上就出现了偏差,这一点让我们很担心。”王辰说。
“这个还是值得研究的,现在是急了点。”总书记表示。
“是的,盲目扩大医生数量,质量如果不上来,不是好事。”王辰建议,杜绝医学教育低质盲目扩张的现象。
“对,关键是含金量多少,这个要把好关。”总书记一语中的。
在随后发言中,习近平总书记有针对性地提出,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立足新发展阶段,不断提高卫生健康供给和服务水平。
点击查看视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1lh/2021-03/11/c_1127200652.htm
从“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到“落实乡村医生待遇”,从“中医药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到“集中力量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到“依法严厉打击医闹和暴力伤医行为”……一项项具体部署,为医药卫生领域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
从“看好病”的问题,又谈到“上好学”的困惑。
来自兰州大学的严纯华委员在发言中不无忧虑:“近几年,中西部高等教育取得了明显进步,但与东部相比,依然存在较大差距,且有进一步拉大的可能。”
“教育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跟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密切相关。”习近平总书记接过话头,“我们应该通过提升中西部教育水平来促进中西部经济社会发展,通过解决教育不平衡带动解决其他方面的不平衡。”
如何提升中西部教育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告诉大家,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国家将加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教师定向培养和精准培训,深入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
提高教育品质,既要解决区域之间不平衡问题,也要解决区域内不平衡问题;既要解决高等教育不平衡问题,也要解决基础教育不公平问题。
来自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小学的王欢委员,就新时代新阶段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几点建议,其中一条就是统筹城乡,有效解决“乡村弱”与“城镇挤”问题。
“你这个小学现在都是就近入学吗?”听了她的发言,习近平总书记问。
“我们主要解决片内的就近入学学生。”
“这就是教育公平问题。解决这个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就是在北京这个问题也很突出。所以学区房加价很高,都往好学校的片区钻啊。”习近平总书记对基层情况非常了解。
总书记强调,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对打着教育旗号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要紧盯不放,坚决改到位、改彻底。
“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联组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医疗卫生和教育事业的“公益性”,将“高品质生活”细化为一个个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要求。
凝聚奋进力量——向光辉历史汲取精神滋养,从优良传统传承智慧力量,以团结奋进的精神状态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就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党的十八大以来第五次党内集中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拉开大幕。
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结合历史和现实,进行了一次生动而深刻的再动员。
在内蒙古代表团,总书记从李大钊同志直接领导和参与在蒙古族群众中传播马克思主义,讲到在内蒙古产生的包括乌兰夫在内的第一批共产党人,还特别提及两段历史佳话:
“齐心协力建包钢”——新中国成立初期,党中央一声号召,全国上下,各地区、各部门、各企业积极响应,援建人员和建设物资涌向内蒙古草原,在荒滩上筑起钢城。
“三千孤儿入内蒙”——自然灾害时期,上海、江苏等地3000多名嗷嗷待哺的孤儿,被接到内蒙古,成为“国家的孩子”,“草原额吉(妈妈)”在蒙古包里把他们养育长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用好这些红色资源,教育引导全体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不移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百尺竿头放步行。
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中国,更加需要坚强有力的领导力量,更加需要团结奋进的精神状态。
在青海代表团,习近平总书记忆起一段往事——
“我是直接飞到玉树的。当时上到了一个海拔4000多米的村子,那里破坏还是很严重的。”
2010年,青海玉树发生强烈地震,习近平同志专程赶赴灾区看望慰问。
2010年4月玉树地震后的玉树扎西大同村。
2021年3月10日拍摄的玉树扎西大同村。
“在玉树州机关,我给机关干部说了一段鼓劲的话。我说,大灾之后肯定有大变化,有你们百折不挠的精神,有党中央全力支持,有全国人民四面八方支援,大家一起自力更生重建家园,将来肯定会有一个新的玉树。”
“您的关怀,温暖了我们、激励了我们。”来自玉树州的代表扎西多杰告诉习近平总书记,“现在玉树街道更整洁了,房屋更坚固了,奶茶更香甜了,我们真心希望总书记能再来玉树看一看,到时我们再唱一支山歌给党听、给总书记听。”
“我很牵挂玉树,谢谢你今天的介绍,我听了很高兴。玉树的将来会更好!”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正在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要充分运用玉树抗震救灾纪念馆等红色资源,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做到在复杂形势面前不迷航、在艰巨斗争面前不退缩。
实现党和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需要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奋斗。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是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也凝结着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以及广大政协委员的心血和智慧。
每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都会来到全国政协委员中间,看望大家,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希望大家通过协商凝聚共识、智慧和力量。
在医药卫生界、教育界联组会上,林忠钦委员提出,要牢牢抓住全民战“疫”“现场教学”的大好时机,更加系统深入向广大青年学子讲好抗疫这堂生动、深刻的“大思政课”,将伟大抗疫精神及其背后的鲜活案例融入教材。
“你的建议很好,这个‘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习近平总书记点点头,“拿着一个文件在那儿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谁都不爱听,我也不爱听。”
幽默真诚的话语,引来全场一阵会心的笑声。
“我们成功战胜了疫情,又率先使经济由负转正,经受了严峻的考验。这不是一时之运,有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接着说:“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中国的70后、80后、90后、00后走出国门,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这就是自信。我们要顺应这种思想的变化,引导社会各界树立自立自强的信心,凝聚起共同奋斗的磅礴力量。”
强国必强军。人民军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3月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对加强军政军民团结作出指示——
“中央和国家机关、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落实党和国家部署要求,把担负的国防建设领域职责履行好。”
“要发扬军爱民、民拥军光荣传统,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汇聚强国兴军强大力量。”
3月9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
会场内,代表们聚精会神,专注倾听,认真记录。一个共同的信念在升腾、在汇聚——
统筹好建设和备战关系,做好随时应对各种复杂困难局面的准备,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支撑。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
时间已写下恢弘篇章,历史正掀开崭新一页。一个风华正茂的大党,一个逐梦前行的民族,一个日新月异的国家,昂首阔步迈向“第二个百年”的新征程。
微信 | 微博 | 抖音 | APP | ||||
|
|
|
|
|
珠宝国检 中国珠宝行业网 珠宝国检深圳实验室 珠宝国检北京实验室 珠宝国检集团培训中心 NGTC国检教育 国检珠宝培训中心上海分校 珠宝国检集团培训中心广州 珠宝国检NGTC研究所
版权所有©国家珠宝玉石首饰检验集团有限公司京ICP备202404758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