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习之】从三个层面领会习近平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
人民网北京9月12日电 (万鹏、任一林)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9月11日下午在京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就“十四五”时期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听取意见。
怎样认识加快科技创新的重大战略意义?如何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采访了多位专家进行解读。
创新这个第一动力为何重要——
四个“面向”指明创新能力提升方向
我国“十四五”时期以及更长时期的发展对加快科技创新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实现人民高品质生活的需要,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要,是顺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
针对如何充分认识加快科技创新的重大战略意义这一问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督学、教授洪向华谈到,四个“面向”指出了创新能力提升的方向,要促进我国科技领域的技术进步,必须要在原始创新能力方面下硬功夫,出硬招、出实招。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要有方向,这个方向就是四个“面向”。四个“面向”实现了两个“结合”,一是科技和经济的结合,二是国家和人民的结合。“面向世界科技前沿”要求我们的创新要立足高起点,站在世界科技的最前沿,这样才能不甘人后,勇立潮头。“面向经济主战场”要求创新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要求创新要符合核心利益和重大需求,要为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服务。“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要求创新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生命健康服务,这也是我们抗疫斗争取得胜利的一个成功经验。
“创新是第一动力,更是发展的直接推动力,四个‘面向’的主张,精辟地指出了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科技发展的战略方向。既聚焦了中国科技发展的目标任务,又聚焦了国家、人民对科技发展的重大需求,既聚焦了中国科技全面发展的主要方向,又聚焦了中国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坚持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马峰认为,面向我国“十四五”时期以及更长时期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作用更加凸显,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将科学技术发展的成果更多惠及人民,让人民共享科技发展的成果。
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李永胜表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就是顺应科技发展潮流动态,抢占科技创新的制高点,寻找重大突破;面向经济主战场,就是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用心用力用情进行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就是坚持需求导向,在创新中不断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实现人民美好生活;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细心呵护人民生命健康,实现人民幸福。四个“面向”深刻体现了创新的技术维度、经济维度、市场维度与生命维度四个方面辩证统一,其中技术维度是手段、经济维度是基础、市场维度是导向、生命维度是灵魂。
“科技乃国之利器,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更是国之栋梁,被赋予国之重任。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要坚持四个‘面向’,是基于我国国情提出的深刻论断,体现出了对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的殷切希望,同时这也是对科技创新工作向高精尖方向发展的总体要求,更是着眼于世界眼光、统筹国家发展且兼顾人民美好生活的一体谋划,有着深刻的现实意蕴和价值旨归。”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郑敬斌对记者说。
怎样加快解决制约科技创新发展问题——
六点要求让科技创新成果源源不断涌现
如何改善科技创新生态,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给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让科技创新成果源源不断涌现出来,是科技创新发展的关键点。
针对加快解决制约科技创新发展的一些关键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了六点要求:第一,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第二,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第三,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第四,加强创新人才教育培养;第五,依靠改革激发科技创新活力;第六,加强国际科技合作。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要求和以前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我们注重解决‘有没有’的问题,比如我们要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等等这些问题,现在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需求和以前相比要求我们要推动高质量发展。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都需要强大科技支撑。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推出更多涉及民生的科技创新成果。所以说,加快科技创新是实现人民高品质生活的需要。”洪向华对记者说。
洪向华还提到,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要完善重大项目组织模式,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开辟产业发展新方向,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带动生产力跨越发展,为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保障国家安全提供强大支撑。要改善科技创新生态就要强化创新的法治保障,积极营造有利于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的法治环境;持续优化创新政策供给,构建普惠性创新政策体系,增强政策储备,加大重点政策落实力度;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营造崇尚创新创业的文化环境。
郑敬斌谈到,这六点问题实则是环环相扣、密不可分的。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往往是国家发展的初衷,在解决科技创新发展的关键问题中坚持需求和问题导向更是对当前我国科技创新工作的科学判断和理性审视,只有以需求和问题为着力点才能瞄准科技创新工作的发展航向,才能更好地靶向推进科技强国战略。科技资源的整合优化是加快科技创新的重要一环,有效的科技资源供给是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工作的筹码,所以要对科技资源进行合理调配和优化升级,实现科技资源效用的最大化,从而为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工作提质扩容。在此过程中,我们更应该深度加强科技创新工作的基础工作研究,关键核心的科学技术是买不来的,我们只能自强,科技创新工作要耐得住“冷板凳”,坚定不移、持之以恒地夯实科技创新工作的战斗堡垒,为科技创新研究工作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当然,科技创新的发展离不开青年人才的支撑,所以加强创新人才教育培养是保证中国科技发展的有力底气,更是我国科技创新工作发展的中坚力量。所以我们在面临新的国际竞争形势下,必须补足“短板”,加强“卡脖子”技术领域的人才培养,整合青年力量培育科技创新人才,为我国科技创新工作储备人力资源,赢得主动权。应该加快科技管理职能转变,依靠改革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充分释放科技改革效能,为科技创新工作增添活力。在解决制约我国科技创新工作的关键问题中必须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全方位加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推动我国科技创新工作迈向更高的台阶。
“我国已经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新发展阶段的时代特征、新发展格局的形成要求、新增长动能的支撑要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新一轮国际竞争的综合需要、实现现代化的发展任务,都需要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的支撑,都需要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加以驱动。”马峰谈到,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数字经济崛起,第四次工业革命加速发力,危中有机,面对新一轮发展机遇,要尽力抢占科技制高点,加大重大、重点核心技术突破力度,掌握先机、主动布局,加快科技转化力度,形成产业链的聚集优势,更加主动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在开放合作中提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遵循科学发展规律,弘扬科学家精神,为科学创造塑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制度环境。
如何继承发扬科学家精神——
肩负历史重任 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
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
去年5月,党中央专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要求大力弘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
洪向华表示,科技工作者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是先进文化和科技知识的传播者,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排头兵,是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担负着不可替代的历史使命。科技工作者要时刻不忘初心,牢记自己的职责使命,在科技创新中建功立业需要发扬科学家精神,这就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坚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以支撑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为己任,着力攻克事关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生态保护、民生改善的基础前沿难题和核心关键技术。这就要敢于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寻新路径,不畏挫折、敢于试错,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在解决受制于人的重大瓶颈问题上强化担当作为。这就要坚持大胆假设、认真求证,要静心笃志、心无旁骛、力戒浮躁,肯下“数十年磨一剑”的苦功夫。这就要强化跨界融合思维,倡导团队精神,建立协同攻关、跨界协作机制。这就要坚决破除论资排辈的观念,善于发现培养青年科技人才,甘做致力提携后学的“铺路石”和领路人。
“伟大实践催生伟大的精神,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更加需要科技创新,更加需要科学家精神。”李永胜对记者说,第一,要大力营造和培育科学氛围,发展科学文化,大力鼓励科技创新,这是科学家精神生长的沃土。第二,要给予科学家更高的荣誉,让科学家享有更高的社会地位,大力宣传和弘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勇攀高峰、敢为人先、严谨治学的精神品质,使之深入人心,植入人们的心田。第三,在宣传科技创新的成就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宣传创新成果的伟大,更要注重发掘和弘扬科技创新成就背后伟大的科学家精神,使之得到传承和光大。
广大科技工作者如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秉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继承和发扬科学家精神?郑敬斌谈到,每一项科技创新成果既凝聚着科学家的智慧与辛劳,也是科学家精神的外在体现。初心就是情怀,使命就是担当。作为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不断为科技创新工作添砖加瓦,要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一系列科技成就无疑是科学家精神萌生催发的强大效能,科学家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推动精神效能的整体发挥。要培养科学工作者爱国为民的服务意识和深厚的家国情怀,秉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主动肩负起历史重任,把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去。要形成全民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把科学家爱国奉献、求真务实、勇攀高峰的精神和正能量加以大力弘扬,提高科学工作者的幸福感和成就感,从而激发发挥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的内在动能,为推动科技创新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科学贡献。
微信 | 微博 | 抖音 | APP | ||||
|
|
|
|
|
珠宝国检 中国珠宝行业网 珠宝国检深圳实验室 珠宝国检北京实验室 珠宝国检集团培训中心 NGTC国检教育 国检珠宝培训中心上海分校 珠宝国检集团培训中心广州 珠宝国检NGTC研究所
版权所有©国家珠宝玉石首饰检验集团有限公司京ICP备2024047581号-2